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科技服務實例】PDS智能化病蟲害監測與預警系統 - 最新消息 - 農業部 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專區

最新消息
:::

【農業科技服務實例】PDS智能化病蟲害監測與預警系統

PDS智能化病蟲害監測與預警系統_台灣海博特打造智慧化農場健康守門人

一、系統核心理念與目標

面對農場病蟲害防治仰賴人力巡檢、反應時間長、施藥效率低等挑戰,台灣海博特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PDS(Pest Detection System)植物病蟲害監測系統(圖1),導入AI影像辨識與雲端分析,全天候掌握害蟲與病害動態,協助農民提升預警能力、減少防治資材使用,邁向永續農業管理。

【圖1病蟲害監測系統

  • 本系統聚焦三大核心目標:

1、 即時監控與風險通報:搭載高解析攝影與專利 AI 模型,系統可自動辨識常見害蟲(如粉蝨、薊馬、蠅類)與病害(如細菌性斑點病、黑葉徽病等),並結合溫濕度、光照等環境數據,透過雲端平台進行即時通報與風險等級判讀。

2、 減藥防治與精準管理:藉由連續數據與預警紀錄,農民可依據害蟲數量變化調整防治策略,改變傳統定期施藥習慣,降低農藥使用量66.4%,達到病蟲害管理的精準化與環境友善。

3、 設備模組化:硬體設備具IP67防水防塵等級,模組化設備支援太陽能供電、壁掛或立柱架設,適用於設施農業、果園、苗圃、戶外大田等多元場域,滿足農業場域的靈活應用需求。

【圖2】利用AI影像辨識邊際深度學習技術,達成多種病蟲害監控分析模式,可即時提供病蟲種類、即時數量偵測、數量預警,利用大數據分析預算預測病害發生率

【圖3】設備模組化,可搭載太陽能板,適用於設施農業、戶外大田等場所,滿足農業場域應用需求

二、系統服務內容與應用情境

PDS系統整合高階硬體感測裝置與軟體服務平台,針對農場需求提供模組化部署與客製化服務: 

1、 AI害蟲辨識與病害預警:內建影像辨識模型,可監測薊馬、粉蝨、蠅類、蚊蚋等害蟲種類,搭配大數據分析預測病害風險,發出警示等級建議(如紅黃燈號)提醒農民即時因應。

2、 環境感測與生長參數整合:系統內建溫濕度與光照感測,藉由DLI光積值與積溫模組運算,可推估植物病害發生機率,作為 IPM(整合性病蟲害管理)決策依據。

3、 雲端監控與遠端推播:所有影像與數據每日自動同步至雲端平台,農民可透過手機或電腦掌握最新偵測數據、統計圖表與防治建議,提升行動力與管理效率。

【圖4】植物病蟲害監測系統之LINE即時通訊平台功能

三、導入案例成果與效益

PDS系統目前已於多個示範場域導入實證,成果如下:

1、 防治成本下降30%、用藥頻率明顯降低:以蝴蝶蘭與番茄場域為例,施藥頻率由每 3~5 天降低為每 5~10 天,大幅減少防治作業與人力支出。

2、 提升病蟲害發現時效,減少擴散風險:以AI自動辨識每日更新,取代人力巡田與紙本紀錄,農民可在害蟲數量尚未達臨界點前即啟動防治,有效遏止擴散。

3、 實證與國際合作推展: 除在高雄、台南等地設有 16 處示範點外,該系統亦獲農委會智慧農業服務平台登錄,並受邀於APEC國際會議、荷蘭GreenTech 展覽亮相,進行國際推廣與應用實驗,並取得2022年台灣精品獎。

【圖5】跨國與南韓農企IoCrops合作,協助監測溫室番茄

【圖6】受邀參與2025年荷蘭GreenTech演講

【圖7】受邀參與2022年APEC國際會議演講

【圖8】榮獲2022年台灣精品獎

四、整體應用優勢

項目

傳統管理方式

PDS 智慧系統

偵測頻率

不定期人工巡檢

24小時自動AI監測

判讀與反應

依經驗主觀研判

數據化風險等級警示

施藥模式

預防性定期噴藥

精準防治、依據趨勢調整施藥頻率

成本結構

勞力與資材支出高

減少30%農藥與巡檢成本

數據紀錄與追溯

 手寫紀錄、不易查詢

雲端留存、圖表可視化分析

 

 

 

 

 

 

 

 

 

五、未來發展展望

PDS系統結合AI、IOT與雲端科技,可作為智慧農場的防線核心。未來更可擴充結合自動施藥設備、精準農藥投遞模組,以及多場域、多站點的區域病蟲害預警聯防網,進一步實現:

  • 區域病蟲害傳播趨勢監控
  • 自動化管理與履歷驗證
  • 結合環境數據進行預測性決策

如需導入本系統或進一步合作資訊,歡迎與海博特聯繫,共創農業數位轉型新契機!

📍更多資訊請參閱:https://reurl.cc/mYGv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