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2023-10-13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
2023-10-12
聯合新聞網台灣農業未來改革的根本方向,其實在於新觀念之引入,與廣泛運用工業科技。解決台灣小農窄地的根本之道,是推動企業耕作:農民將土地集體委託專業農耕企業,並參與合作集體耕作,如此便可採用大型機械化設備,做到機器人插秧、施肥、採摘、清洗、包裝、運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2023-10-12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周榮源特聘教授、邱弘丞、農業試驗所/石信德研究員本研究設計一套具自我導航.避障,多點巡航,杏鮑菇數量計算,環境資料蒐集的自主移動式平台,可用於菇類栽培場域巡檢,取代人工巡檢,克服勞動力欠缺問題。本研究的自主移動平台,基於ROS (Robot Operating System)架構,整合移動式底盤,光達的場域製圖,ROS導航套件導航規劃,機械手臂控制,攝影機節點,熱顯像感測器節點而構成。移動平台上另有智慧物聯感測模組,即時感測溫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資料,同時將資料存於網路資料庫內。環境資料可經IFTTT,以LINE通知管理者。環境資料可用視化軟體(Grafana),以圖表呈現。本研究平台拍攝的照片,透過自行訓練的YOLO V4 神經網路模型,進行辨識及數量的計算,來達到杏鮑菇生產數量預測的目的。
2023-10-11
大紀元台灣新聞網想當個輕鬆又快樂的農夫嗎?在農業機械暨農業資材展現場,你可以找到免彎腰就可以種菜、種花的床架,及不會曬到太陽的行動遮陽車,還有可以推著走的四輪採收車,業者透過與清華大學產學合作,推出一個革命性的天窗,不用電扇抽風就可降低40%室溫。
2023-10-10
中央通訊社透過LINE作為免費入門的智慧農業應用APP「農來訊」提供農民即時取得病蟲害、產銷資訊等各種服務,在全球240個提案中脫穎而出,獲得致力於促進發展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強勁、包容及永續經濟成長的GGGI青睞。
2023-10-09
中央通訊社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韋至團隊研發推出AI自動噴灑車,透過超寬頻定位技術,AI自動噴灑車可依設定的路線,自動行走噴灑,農民不出門就可遠端操控。
2023-10-08
人間福報高雄大樹竹寮擁有好水質,大片農場專做農業育種改良,這裡採收的蔬果不僅有身分證,還要做全套的基因檢測,在種植過程還要體檢記錄追蹤,從溫、溼度和品種對氣溫的耐受力等,常常一個品項就有數十個品種要做育種比較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