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海洋漁]臺灣拖網漁業管理新技術_幼雜魚逃脫器的開發

資料來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陳朝清、林新榮

拖網(Trawl)是普遍存在全球各國的一種捕魚方法,簡單來說,它就是使用漁船拖拉著有囊袋的網具在水中進行水平式移動,當網具掃過的水域中存有水產生物的話,就有機會將其捕撈入網。因為拖網的漁獲效率非常地高,所以全球各國幾乎都會積極地發展拖網並使其成為國內主要的漁業之一。

 class='img_caption'圖1、我國拖網漁業捕獲幼雜魚的情形

臺灣周圍海域中蘊藏著豐饒的生物資源,我們為能採捕利用這些天然糧食,不斷地開發出各種捕魚方法,其中拖網漁業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60至70年代間,我國拖網漁業產量幾乎貢獻了整體沿近海漁業產量的半數以上。然而,拖網的最大問題點也正是它的漁獲效率實在太好了,它不僅能捕獲到我們想要的目標漁獲外,同時也會參雜捕獲到非常多的目標漁獲幼魚(juvenile)及低價值雜魚(trash fish),簡言之,就是一種大小通抓的概念。當大海環境不斷地被拖網侵擾,水產生物一直得不到好好喘息的機會,長年下來,我國周邊海域的水產資源量下滑情況也就越來越明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國拖網漁業產量已經大幅下降進逼90%。

我國拖網漁業主要分布在新北至宜蘭周邊海域、高雄至屏東周邊海域及澎湖周邊海域等三大漁區,再針對不同目標漁獲演變出不同的捕撈方式,例如:底蝦拖網、底魚拖網、魩鱙拖網、櫻花蝦拖網…等,然而,不管哪一種捕撈方式,都同樣存在著大量捕獲幼雜魚的問題,甚至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水產飼料需求大幅提升,幼雜魚價格從原本的每公斤3元漲到每公斤25元,轉眼間,幼雜魚已成為具經濟效益的水產物,進而吸引部分拖網業者轉型專捕幼雜魚(圖1),很難過的是,如此捕撈行為已嚴重危害到我國周邊海域的基礎生產力,讓我國的水產資源陷入更嚴峻的危機漩渦之中。

 class='img_caption'圖2、我國拖網具捕魚部(袋網)的實景

根據調查,目前我國拖網漁具末端捕魚部(Codend)的網目尺寸僅約2公分(圖2),網具在海中展開後的實際尺寸會再降低,可能連1.5公分都不到,如此狹小的網目,勢必會讓已進入拖網中所有的大大小小漁獲物,幾乎不可能再有機會從捕魚部逃脫出去。然而,想要捕獲多大尺寸的漁獲物,就要使用多大尺寸的網目,也許我們可以將此邏輯直接運用在拖網漁業上,將捕魚部的網目放大,就能減少捕獲非常多的幼雜魚。可是,當我們親自拜訪過幾位拖網漁民後,發現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拖網漁民普遍認同要避免捕獲幼雜魚,好讓海洋中的基礎生產力維持足夠數量,才能使食物鏈上層的水族生物獲得充沛的營養來源,進而孕育生生不息的水產資源供漁民捕撈,但就漁民們長年捕魚的經驗法則,將拖網具末端的捕魚部比喻成洗衣機的筒身,其決定捕魚部內水流速度的關鍵在於網目尺寸,當捕魚部的網目越小,捕魚部內的水流速度相對較低,如此的話,就可降低捕魚部內漁獲物的翻攪程度,進而避免目標漁獲大力撞擊網壁,造成漁獲表皮破損影響價格,此外,當有適量幼雜魚存在捕魚部的話,也可以作為目標漁獲撞擊網壁時的緩衝層。因此,如果也把漁民長年捕魚的經驗列入考量的話,捕魚部網目尺寸要如何拿捏設定,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數學問題而已。

為了解決拖網漁業捕撈過多幼雜魚的問題,國際上已有很多國家推動拖網漁具加裝混獲減少裝置(bycatch reduction device, BRD)的措施,例如在美國西岸的奧勒岡粉紅蝦拖網漁業,其當地政府施行拖網強制加裝BRD並搭配禁漁期、最小漁獲尺寸等管理措施,能將混獲控制在5%以下,並自2007年起,每年均被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認證為具備良好管理制度且可永續發展的漁業,是全世界第一個取得MSC認證的蝦拖網漁業。因此,本團隊認為我國拖網漁業也許能透過加裝BRD的方式,讓拖網漁具在不調整現有捕魚部網目尺寸的狀態下,達到降低捕獲幼稚魚及避免目標漁獲體表受損的雙贏結果。

本團隊認為臺灣周邊海域的水產資源以及拖網網具構造均有專屬特性,倘直接將國外BRD引進應用於臺灣拖網漁業,未必能得到最佳效能。因此,本團隊開始針對如何降低捕獲幼雜魚為目標,著手開發適用於臺灣拖網漁業的BRD。本團隊首先針對櫻花蝦中層拖網為目標所研發的幼雜魚逃脫器,其並非單一元件,而是加裝在拖網具末端的組合裝置,大致由引導網、篩選器、阻攔網、逃脫口及浮球等元件所組成(圖3),其核心技術在於篩選器的設計,篩選器上半部由固定式柵欄組成,柵欄後方連接逃脫口,篩選器下半部則採裸空設計並連接捕魚部,當漁獲物進入拖網後,勢必會經過幼雜魚逃脫器,一但漁獲物尺寸小於柵欄間距的話,就有機會穿過柵欄順利逃脫,反之,大型漁獲無法穿過柵欄,只能順著水流往篩選器下半部移動被捕。本團隊所研發的「櫻花蝦中層拖網漁業減少捕獲仔稚及混獲物的網具裝置」已於去(109)年底順利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發明第I711372號),取得前期成果後,將於今(110)年規劃其他類型拖網之BRD系統,期待有朝一日,我國政府能將拖網漁具加裝BRD、仔稚魚限量捕撈、混獲監控等制度納入拖網漁業管理,進而改善臺灣周邊海域水產資源的漁捕壓力,讓水產資源得以永續利用,漁民得以安居樂業。

圖3、本團隊研發幼雜魚逃脫器的實景圖3、本團隊研發幼雜魚逃脫器的實景

▲研發團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系陳朝清老師研究室

聯絡人:陳朝清 副教授 / 林新榮 先生

電話:07-3617141 #23513 / #23520

E-mail:ch3chen@nkust.edu.twhsinzong@nkust.edu.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