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產業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2019-03-13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往日茶山上最美的風景是一群頭戴著布巾包起的竹笠,雙手套著碎花袖套,辛勤摘茶的採茶姑娘們,然而此情此景已不復在。採茶需要長時間站在太陽下,背著竹簍彎著腰穿梭在一叢叢茶樹間,非常辛苦。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2014年調查(簡稱茶改場),茶產業目前最缺工的環節為生產栽培過程中手採茶菁佔87%,其次為製茶佔5%。由於人口外流、勞動力老化及工資上揚導致僱工不易,缺工問題急待突破。此外,亦需與氣候變遷等大自然力量相抗衡,因為茶菁採摘時機會影響茶葉品質,茶樹在生產栽培過程中,只要能掌握氣候變化條件,便能有效預測與掌握茶菁產期,進行精準管理。 因應缺工與氣候變遷等問題,茶改場自106年起投入研發人力與輔導資源推動「智慧農業計畫」,積極發展智慧化茶園管理技術,並與國內最大茶廠台灣農林公司合作,於屏東老埤農場茶葉基地(約500公頃)建立示範場域,目標是實現茶園栽培精準化,透過人工智慧預測最適採收期,並引進乘坐式採茶機進行機械化採收,填補人力需求外,亦提升茶葉品質與產量。 真正影響茶葉品質的重點和
2019-03-06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智慧生物感測共通平台能協助監測管理農產業場域,除了環境資訊外亦涵蓋植物與動物生物本體的狀態。
2019-02-26
國立中興大學
智慧農業綱要計畫研發團隊,開發出高光譜即時農產品品質監測平臺技術,讓農產品品質即時監測辦得到! 高光譜影像的優點是非破壞性而且是目前最有可能發展成功的即時、快速的檢測技術,近年來在食品和蔬菜的安全和檢測也有許多應用。
2019-0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玉美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農業試驗所指導下,建置開發全台首創之「溫室蔬果戰情室系統」,以視覺統計圖表將企業管理最關心的產銷績效指標,連結匯集日常的紀錄型資料,產生彙總式且透明化的溫室蔬果生產的栽培效益資訊,包括生產資源投入的成本與利用率分析、預估採收與時間資訊、作物各期作產量資訊、銷售通路銷量和售價與交易行情價資訊等
2019-01-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陳令錫
基於作物蒸發散量的節水灌溉是世界的潮流,臺灣小農一般使用人工啟動或定時啟動灌溉設備,而定時定量灌溉不符合作物蒸發散量之節奏,因為作物蒸發散量隨著天候陰晴而改變。由於臺灣天氣陰晴多變,繁複的設定調整也不易準確預測作物蒸發散變化。因此本成果運用環境感測加值技術,用最少的感測器成本,獲得有效估測作物蒸發散量的結果,智慧地達成晴天足量灌溉、陰雨天自動減量灌溉20~80%,作物根部維持適當水分含量,全日累積灌溉量接近作物蒸發散量,發揮智慧省工操作與節水效益。
2019-01-21
國立臺灣大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近幾年,因氣候變遷、人口遽增,糧食短缺問題漸漸浮上檯面,為解決此問題,作物生產與管理的效率需求大幅增加,智慧農業的發展因而備受矚目。本計畫以洋香瓜為例,發展一套溫室生長環境之自動化栽培管理系統,以期增進洋香瓜栽培效率、穩定生產與品質兼顧之目標。
2019-01-0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吳雅芳
茄科蔬菜嫁接育苗場之病蟲害預測模組,規劃以溫濕度條件與病害的相關性分析,監測設施中害蟲的空間與時間熱點,於環境參數及單位時間蟲數增加達到預設的臨界點時,透過簡訊傳送至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達到預警的效果。
2018-12-2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張元聰
為改進蝴蝶蘭現有的澆水設備均為半自動性能,本計畫進行全自動性能改進,目前先裝備2組各4個單向出水馬達,每組以控制器根據馬達旁邊雷射反射高低,依演算法判別盆面位置,再傳訊給馬達出水,以達到全自動性能,不需人工依植株位置調整出水方向。
2018-1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陳俊仁
在台中、嘉義、屏東等地之鳳梨田區佈置LoRa通訊設備,進行即時性的微氣象觀測,經實際測試,通訊傳輸距離最遠可達8公里,讓農民在家即可觀測田間資訊,強化田間環境資訊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