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檢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進階搜尋
約有 1591 項的查詢結果
2021-07-22
台灣海博特公司/陳欣正研發經理、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林達德教授AIOT相關技術能即時監測田間環境狀態與影像,本AIOT害蟲影像辨識系統配合作物栽培IPM整合管理,即時提供重大害蟲與病害狀態預警,可作為農民決策的重要依據,在不影響收成下減少用藥量,更可生產出更多更優質的農產品。
2021-07-2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臺灣人年平均鮮乳消費量僅16公斤,只有衛福部建議的12%,但國內市場規模每年又以5%的成長率增加,由於生乳產業的乳牛場面臨缺工,由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團隊研發推動的「智慧農業生乳領航產業」導入解決方法,以五大動線機器人,從擠乳、餵養、整潔、健康到分娩等功能一應俱全,替代牧場勞動人力的八成,改善目前現場極度缺工的困境
2021-07-21
為鼓勵國內農民團體、農企業、農業產業團體及科技服務業者導入政府計畫補助研發完成之智慧農業相關技術,將相關成果擴散應用至契作戶、合作農場等場域,或將技術商品化或發展創新服務模式,故特辦理本計畫提供產業升級相關補助,協助業者將成熟之智慧農業技術,能更普遍於其他場域中實踐,為臺灣農業發展注入創新元
2021-07-1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遠洋漁業以外銷為主,年產值超過400億元,位居全球第三。其中遠洋秋刀魚漁業規模更是名列前茅。然而,秋刀魚漁業在漁船作業時,需在大批人力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魚貨,通常會僱用40-50名漁工進行漁獲分級、排整及裝箱作業
2021-06-2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結球萵苣為全球性重要蔬菜,多為生食或西餐佐菜,是臺灣第二大外銷蔬菜產業,以日本、韓國為主要輸出國。但結球萵苣的生長過程仰賴大量人工,加上因為契作農地分散管理差異,造成田間施肥及收穫推估的困難,導致品質不穩定
2021-06-25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鄭學鴻、葉冠廷、郭彥甫近年來為提升農業競爭力,我國積極導入人工智慧進行產業升級。影像辨識是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一環,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解決許多農業上的問題。本文就影像辨識應用於農林漁牧四大農業類別的實例進行介紹,並且簡介影像辨識背後的技術內涵。
2021-06-22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外形多元可愛的菇,是國人攝取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重要營養來源。臺灣菇類每年產值高達130億元,占整體蔬菜產值的18%,但外銷卻只占年產值的1%,主要原因在於產業長期缺工、人力成本過高,導致出口價格偏高,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
2021-06-16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分校/蔡岳霖 組長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幾年在台灣已成為無人不知的熱門關鍵詞,但你真的知道AI是什麼嗎?本篇文章將會帶大家了解人工智慧想要達到的目標、現階段的發展、以及AI在農業上的應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