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工商時報「SmartAgri智農管家」服務系統,提供農業雲端智慧管理平台及行動管理系統,發展智慧禽舍場域自動化解決方案,讓農民能夠以一台手機監控禽舍養殖狀況,並以監控、數據分析、參數設定、場域自動控制,打造農業戰情室,大幅降低人力需求。
2024-01-20
聯合新聞網雲林縣「向天歌創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動非開放式禽舍養殖技術合作方案,照顧老、青農,「展鮮農產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導入智慧農業,打造在地牛番茄生態鏈全新平台,分別獲冠、亞軍肯定。
2024-01-19
農傳媒危害草莓的首要病害炭疽病會經由走蔓傳播,且難以靠目視判斷植株是否帶菌。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首創「植物病害快篩行動箱」,方便在田間現地檢測炭疽病,且檢測時間只要2小時。
2024-01-18
農傳媒國家農業科學獎本屆得主包括農業部畜產試驗所開發的牛乳檢驗技術;臺灣大學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開發可監測設施栽培8種主要蟲害的模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建立自然碳匯量測技術。
2024-01-17
自由時報目前台灣從事農業人口急遽老化,農村缺工問題嚴重,必須以農機取代人力,以節省成本、改善農村人力不足及務農人口老化等問題,希望未來能擴大使用的規模,也就是專業農民能熟悉農機的操作和考照,以便宜的價格向擁有農機的農場租用農機。
2024-01-16
工商時報透過帶領學生參訪農機代耕、垂直農場、花卉、綠能應用及農業資訊服務等產業,並與農青大使及專家座談,思索跨域整合台灣農業技術與貿易促進的可能性與視野。
2024-01-15
銘報辰明智能利用AI視覺的感知技術整合光譜分析等技術,遠端監控農漁畜牧、動植物的生長與健康,例如在過去,雞農要利用人工抱雞秤重,有了視覺演算法,便能利用這項技術輕鬆知道雞隻的增長狀況,並預警雞隻是否活動力異常。
2024-01-14
非凡新聞高雄青年農民發起機械代耕團,在高雄市農業局輔導下,導入智慧農具協助農民耕作,運用「植保無人機」施灑農藥,還使用「蔬菜移植機」耕種菜苗,不僅節省人力,還提高耕作效率,是未來農業轉型的新趨勢。
2024-01-13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研究團隊建立智慧農場測試平台,並從6月至9月對溫室栽培之辣椒進行實驗,收集環境感測器數據,根據收集之數據進行核密度估計分析、數據分析和相關熱圖分析,接著利用機器學習中的長短期記憶(LSTM)、雙向長短期記憶(BiLSTM)和循環神經網路(GRU)。
2024-01-12
經濟日報推動雞蛋友善生產政策,農業部為規劃3年(112-114年)養禽場升級改建計畫輔導養禽場設施(備)改善,協助傳統養禽場改建升級為非開放式或密閉式水簾禽舍,另導入智慧省工設備,提高家禽動物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