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6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智慧化土雞飼養管理系統」取代人工抄寫、累積飼養經驗,不但可以給雞隻良好的生長環境,進而有效提高雞隻育成率,減少飼養成本既省時又省工有效率。
2020-02-21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黃金川、鄭伊芬、鍾登輝、 顏立恆、劉芯君環控溫室往往是聚落群聚模式,場與場之間距離很近,其相互間的排氣與進氣間空氣交互使用頻繁,當傳染病害興起時,場與場之間流場交互感染的機率高,而同場內交互感染的機率亦高。本研究建立流場最適化設計技術,可針對溫室之流場進行工程分析、即時監測及優化設計。建立流場微生物快速監測技術,開發替代性的快速空氣取樣儀,將有利於溫室微生物狀況的掌握。建立微生物控制系統技術,以金屬抗菌、流場控制、熱流分析等技術,開發環控溫室之微生物控制設備系統,將可減少溫室場與他場間之交互傳染,及溫室場內之交互感染。
2020-02-1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投入開發的「組培瓶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以自動化取代傳統管理方式,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中,以相對較少的時間,持續生產規格化、標準化的組培苗,就宛如種苗的複製工廠。
2020-02-1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機械系/張祥傑、李子宜、陳偉豪魚體分級技術的智能化能有效的降低作業時間及人力成本、減少漁工疲勞並間接減少衍生的事故,且在漁獲上船後立即進行即時分級、排整、裝箱倉儲等作業,更可確保漁獲的品質及鮮度,既可減低人力成本也可提升品質。
2020-02-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杜元凱 本研究以「台農17號」果實進行模擬低溫儲運過程,將果實以7.5℃貯藏3週、4週,並於各...
2020-02-13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盛中德 透過蒐集土種雞特徵影像資料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結合,建立一套智慧化種雞篩選作業機制,可以幫助種雞業者發展有效且快速的種雞選拔系統,大幅降低種雞飼養成本,同時減少作業人力的需求與時間的消耗。
2020-02-10
首機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首機網路公司運用既有資訊科技能量,以及原有3C社群基礎,開發AI聊天機器人系統,創立「友故事」平臺,透過即時互動、傳遞友善價值,以及認購友善產品等三大特色,協助提升大眾對有機耕作的信任與認同。
2020-02-07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周榮源、黃文信 菇類生產為台灣農業的重點產業之一,但多數作業仍相當依賴人力。以杏鮑菇的分級為例,主要透過人員來判斷菇體外觀(菇柄、菇褶、菇傘)來實現分級。然而人員的培訓費時,加上年輕世代投入相關作業的意願不高,以及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將會對勞動力產生一波衝擊。本研究提出以機器視覺結合AI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研發一自動化菇類辨識分級技術,以此來降低產業對人力的依靠,以因應未來台灣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2020-02-03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陳韋誠 福壽螺每年造成上億元災損,可說是台灣最強的稻子殺手。本研究主要在根據福壽螺的大小、習性及分佈範圍等,開發福壽螺清除機具,發展在不同載具上的應用方式,提供農民更多的選擇,並提升移除率及降低農民勞力。